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法國.巴黎羅浮宮
羅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歷史
羅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由法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禦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羅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羅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羅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羅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羅浮宮的第二位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羅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後,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裡宮及杜伊勒裡花園,對羅浮宮的擴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羅浮宮與杜伊勒裡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r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對羅浮宮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羅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羅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羅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羅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羅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羅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裡宮,該時期對羅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法國大革命期間,羅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崙即位後,開始了對羅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裡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伊勒裡宮的正門。拿破崙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羅浮宮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裡宮和羅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燬(當時公社決定燒燬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誌性建築)。杜伊勒裡宮被完全焚燬,羅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燬,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裡宮廢墟,形成了羅浮宮今日的格局。
博物館
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弗朗索瓦一世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曾從義大利購買了包括油畫蒙娜麗莎在內的大量藝術品。至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雕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術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繼續從義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決定將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集中於羅浮宮,並將其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命名為「中央藝術博物館」。11月8日,博物館正式開放,展出了587件藝術品。此後共和政府又用從教堂、貴族和地方政府等處沒收來的藝術品源源不斷地補充博物館收藏。
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送至羅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展出,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但隨著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羅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
此後的100多年裡,羅浮宮的收藏範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羅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並對羅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由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設計的位於羅浮宮中央廣場「拿破崙庭院」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整修後的羅浮宮於1989年重新開放。其展覽區域劃分為:
-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遠東、近東、伊斯蘭文物;雕塑;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油畫;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其他繪畫和形象藝術
- 蘇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東文物;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文物及雕塑
- 德農庭院(Denon Wing):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斷臂維納斯
尼克女神
漢謨拉比法典
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
歷史背景
艾菲爾鐵塔從1887年1月26日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隻鉚釘,模仿人體的骨頭為建,極為壯觀。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艾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準備情況,而艾菲爾鐵塔更成為了該國申奧的「天然廣告」。
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直到紐約克萊斯勒大樓的出現。
艾菲爾鐵塔由250萬個鉚釘連接固定,而且據說它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那麼大。於塔的四個面上,總共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都是為了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們。
戰神廣場的另一端有和平門和和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寫著「和平」,表達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此圖為1888年,還在建造的艾菲爾鐵塔)
法國.迷宮花園
彷彿童話故事書裡跳出的場景,一叢一叢矮灌木群聚成的 The Gardens of Marqueyssac,早在17世紀就以如此可愛的面貌示人,在法國中西部優美的山谷間,Vézac小鎮就保留了這麼一處花園,讓人陷入夢幻的世界裡。
世界上有沒有一處花園,值得讓人大老遠飛去法國一親芳澤?愛瀏覽死前必去景點介紹的網友們,必定不時就會看到這座花園的圖片!夜晚迷濛地像萬聖節才會出現的裝飾,白天時卻又清新的讓人忍不住猛按相機快門!這座花園坐落於景色優美的多爾多涅.佩里格區(Dordogne-Périgord),從高處望去就像綠色地毯般美麗!根本就像從風景畫裡跳出來的山谷小鎮─蜿蜒的河流、忙著採收核桃的人們……,還有這…讓人想一頭栽進童話世界的The Gardens of Marqueyssac。
玩美造型的綠園
這裡的一草一木之所以能保持完美的「造型」,修剪的工夫可少不了,有人形容像是圓形的糖果、奶嘴,或者任何跟抹茶有關的甜點!雖然說17世紀當古堡座落此地時,這塊土地原本是梯田、小花園和巷弄,圍繞著城堡的區域,直到1830~1840年時,法國科學家、外交官Julien Bessières,開始在當地建造小教堂,並且更有秩序的規劃土地,拓展到長100米的步道。
時間靜止的風格
但接下來的主人Julien de Cervel,才開始更有秩序的種植了上千株黃楊木樹,接著他又從義大利引進松樹和柏樹等植物,至今已拓展超過15萬株黃楊木樹於此!遠遠的觀賞,綿延的樹叢形狀,就好像綠色的趕羊隊伍!這位主人重新將此設計成更有鄉村氛圍,以及充滿羅曼蒂克風格的花園。中間經過轉折,還有疏於照顧的時間,直到現在的主人Kleber Rossillon接手,1996年才又重新開放給遊客,讓這裡彷彿時間靜止般,恢復舊有的風格。
重新復刻老花園
遊客可以在延伸5公里長的步道閒走,沿途栽植不少迷迭香、薔薇等植物。不少人到此除了靜賞花園,也必定會品嚐這裡的名產─鵝肝醬!另外核桃、栗子、核桃油、鴨肉、鵝肉製品等,在當地是家家戶戶的佳餚。還可以到平緩的河流間滑獨木舟,累了就到花園野餐、曬太陽,從不同角度欣賞園藝。更因為整座花園像迷宮般曲折,更能營造出一種魔幻的細緻感受。若在夏天時拜訪,當地還會舉辦爵士音樂節,還有以蠟燭做為裝飾的街燈,完全是天堂般的享受呀!
土耳其.世界遺產
土耳其境內一共有九個聯合國認定的世界遺產,此外還有無數羅馬帝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古蹟,遊歷土耳其有幾個殘存的遺跡不可不看,像是艾菲索斯古城壯觀遺跡、軟綿綿的白色棉堡、卡帕多奇亞的奇幻旅程和伊斯坦堡帝國風情畫等,一起來趟世界遺產巡禮吧!
超夢幻的白色棉花堡
乍聽「棉花堡(Pamukale/Cotton Castle)」的名稱,覺得這個名字很可愛,它的外型就像是鋪滿棉花的城堡,遠看時像是軟綿綿的棉花團黏在山坡上,但實際觸感卻是硬梆梆的,因為佔據整座山,很像城堡的形狀,所以才叫做「棉花堡」。因鈣化沉澱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據說已有千年之久的歷史,經年累月的關係,最後形成層層疊疊類似白色梯田形狀的階梯(travertine terrace),就好像鏡子一樣,也是一個個的天然溫泉池,對皮膚病、神經系統、婦科、神經痛等均有療效。
卡帕多其亞奇幻岩洞
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是波斯語「駿馬之地」的意思,以獨特的風景聞名,奇特的岩石和岩洞遺跡,彷彿走在外星球上漫步一樣,每一個地形都是夢幻的怪異組成,很難想像就在土耳其。因為火山爆發原因,造就現在的獨特地貌,一堆奇岩怪石,有的像是灰白色的沙堡,但其實是堅硬如石塊,還有柱錐體的岩石群像,很像卡通片裡的蘑菇,也有的像煙囪,來到這裡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中。
在卡帕多西亞地區的地面上有神奇的岩石,而地底下則有許多洞窟,甚至深達20層樓,綜橫交錯的規模就有如一個完整的地下王國一樣,另外還有600個特殊的岩石教堂,都是從堅硬的岩石開鑿而成,完全想像不到的岩石教堂內部,竟有拜占庭建築風格,精緻的圓柱拱頂設計,還有美麗的壁畫和聖經故事。
伊斯坦堡古城歷史區
伊斯坦堡(Istanbul)是土耳其第一大城,整個古城歷史區充滿令人驚豔的文化資產,包括位於伊斯坦堡老城區的杜伯奇皇宮與聖索菲亞大教堂。杜伯奇皇宮是昔日蘇丹皇之住所,洋溢波斯風情及中國色彩。聖索菲亞大教堂頂部是一個直徑31米的穹頂,外面是設計別緻的藍色清真寺,有六根高聳的傳音尖塔。
艾菲索斯古城遺跡
希臘.雅典衛城(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雅典衛城
希臘神話中衛城的來歷
後來,神王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裡面跑出了一匹象徵戰爭的戰馬。而雅典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累累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徵著和平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於是,雅典娜成為了新城的保護神。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為雅典。並將橄欖樹載滿雅典各處。
古代衛城
現在可知在公元前6世紀中雅典的守護神雅典娜的神殿已在該地被建立了。由眾多保存下來的殘蹟裡看出,這裡亦曾出現過多利斯式的石灰岩建築,藍鬍子神殿(Bluebeard temple),但不知其是取代舊的神廟還是更為古老的神殿。在公元前6世紀後期,另一座神殿被興建了,即古代神殿(Archaios Naos)。所謂的多普費爾德地基即有可能屬於此神殿,其存在時間最少與藍鬍子神殿等長,但不知其共存的時間有多久。更為混亂的是,在藍鬍子神殿被拆除時,一座宏偉的大理石神殿落成,即舊巴特農神殿,大約在公元前490年,雅典在馬拉松戰役取勝後建立的。為了配合其建立,城南頂點的舊遺跡被清除,並以8,000個兩噸重的由比雷埃夫斯石灰岩製造的磚塊加高,部份地基甚至加高至11米。邁錫尼時代的城門被拆除,並以被用作慶禮用途的舊紀念門(Old Propylon)所取代。但舊巴特農神殿並未及完成便在前480年波希戰爭時因波斯人入侵而與古代神殿及其他石製建築一起被夷平與燒毀。在戰後,雅典人重新規劃這裡,首先在儀式上將古老且不再有用的文物與藝術品埋葬。近代,考古學家在雅典衛城發掘出很多財寶,這些財寶大多是在當時埋在地下,所以在其後的歲月裡避過戰火的摧殘。
文化意義
希臘.雅典憲法廣場
憲法廣場
廣場周圍最熱門的景點有無名戰士之墓(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和國會議事堂(Parliament)。前者是為了紀念1823年開始、延續400年之久獨立戰爭中犧牲的無名戰士;後者則是1842年建造,本來要當作希臘國王的王宮。
其中無名戰士之墓的衛兵交接儀式,是雅典最吸引人的參觀活動,每30分鐘左右交換位置,每小時輪換衛兵,最精采的是在週日上午11點的大規模交接儀式。衛兵們穿著的傳統服裝,是觀賞的重點。
其中無名戰士之墓的衛兵交接儀式,是雅典最吸引人的參觀活動,每30分鐘左右交換位置,每小時輪換衛兵,最精采的是在週日上午11點的大規模交接儀式。衛兵們穿著的傳統服裝,是觀賞的重點。
憲法廣場北到Vassileos Georgiou A'街,南面是Othonos 街,西到Filellinon 街,東到阿馬利亞大街。廣場的東部比西部高,有一些大理石台階通到阿馬利亞大街。其下方是地鐵車站。附近多戶外咖啡館,是受歡迎的市中心聚會地點。廣場的南北有兩片綠地,種植有遮蔭樹木,中心是一個大型噴泉,與雅典人一同度過炎夏。
廣場經常舉行政治遊行。東側的阿馬利亞大街對面,就是議會大廈及其周圍的國家公園。每個小時在廣場與議會之間的無名烈士墓前舉行總統衛兵換崗儀式。在星期日和官方假日,大部分衛兵都參加換崗儀式,並有軍樂隊伴奏。
憲法廣場還是雅典多種公共運輸形式的樞紐,地鐵在此設站,公共汽車和電車可通達城市各處。憲法廣場與機場之間開行機場專線和地鐵線泥路。雅典市在廣場提供高速(4 Mbit/s)無線上網。
憲法廣場附近有許多名勝古迹,例如雅典衛城、酒神劇場、Areopagus、雅典古市場與哈德良圖書館、羅馬市場的風塔、Choragic Monument of Lysicrates、哈德良拱門、奧林匹亞宙斯神廟、Pnyx、菲洛帕波斯紀念碑 on Nymphs山、Kerameikos公墓、無名烈士墓和呂卡維多斯山。古老的教堂也散布在該區,有些可追溯到中世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希臘.雅典。布拉卡區
布拉卡區呈現19世紀的雅典風貌,這裡保存了數十年以上的建築,重新裝修之後,成為餐廳、咖啡館、商店等等,利用舊建築展現雅典的新格局,是這一區吸引觀光客的原因,走在布拉卡區,你可以體驗雅典新市區所沒有的石板地和狹窄巷弄,順著地勢延伸的舊住宅各有特色,甚至有些老房子還改建成迷你博物館開放參觀。除此之外,數不盡的商店將希臘各地的特產都集中在這一區,讓你大開眼界之外更能享受購物的痛快。
Kidathineon路(也寫成Kydathineon)是布拉卡區最熱鬧的一條街,許多旅館、餐廳、酒吧都分布在這條街上,每天晚上8點過後,兩旁露天座位點著蠟燭,坐滿了用餐的客人,賣花、香煙的小孩穿梭在餐桌間向遊客兜售商品,有些餐廳還請來樂師現場演奏讓氣氛更熱鬧,即使沒有現場音樂,每家餐廳還是會放充滿愛琴海情調的希臘音樂,人聲鼎沸的盛況往往持續到深夜。
Adrianou路是布拉卡區第二條熱鬧的街道,大部分具有希臘特色的紀念品店都分布在這條街上,晚上還有各種攤販到這兒來販售自己設計的手工燭臺、繪畫、衣服等等來湊熱鬧,從早到晚都吸引購物的人潮。
雅典市區的中心無疑是憲法廣場(Sintagma),附近不但有旅遊服務中心,從國際機場而來的巴士(Express Bus)也停駐於此,許多航空公司、銀行、旅行社及咖啡店也都集中於此;大部分街車和藍色巴士都有站牌在此,交通非常方便;可以說是雅典的心臟地帶,因為雅典往希臘其他各地的距離均以此為丈量基點。
憲法廣場西面就是布拉卡區(Plaka),平價住宿、希臘燒烤店 、禮品店全在這一區的迷徑小路中,衛城、古羅馬遺跡(Agora) 、宙斯神殿等敘述著神話及古文明光輝的遺跡,也全在這一區。
從憲法廣場到衛城,主要可沿著國家花園(National Garden)旁的Leoforos Amalias,經過哈德良拱門(Arch of Hadrian)及宙斯神殿(Temple of the Olympian)後,就可到達衛城的山麓。從憲法廣場往蒙納斯提拉奇廣場較大的道路有二:Ermou及Mitropoleos,前一條街是購物瞎拼的必到之處,後者的美塔波里斯東正教教堂(Mitropoles Cathedral)是希臘最大的一座。
從憲法廣場到利卡維多斯山丘(Lika -vitos)的Vassilissis Sofias路上,有許多博物館,如拜占庭博物館(Byzantine Museum)及國立畫廊(National Gallery)等;在憲法廣場上無名戰士碑前的衛兵交接儀式,則是最不容錯過的節目。憲法廣場到歐摩尼亞廣場的兩條主要幹道都是單行道,Stadiou路及Panepistimiou路上有高級的旅館、商店、辦公大樓,是雅典非常重要的商業大道,連Akadimias路也熱鬧
Kidathineon路(也寫成Kydathineon)是布拉卡區最熱鬧的一條街,許多旅館、餐廳、酒吧都分布在這條街上,每天晚上8點過後,兩旁露天座位點著蠟燭,坐滿了用餐的客人,賣花、香煙的小孩穿梭在餐桌間向遊客兜售商品,有些餐廳還請來樂師現場演奏讓氣氛更熱鬧,即使沒有現場音樂,每家餐廳還是會放充滿愛琴海情調的希臘音樂,人聲鼎沸的盛況往往持續到深夜。
Adrianou路是布拉卡區第二條熱鬧的街道,大部分具有希臘特色的紀念品店都分布在這條街上,晚上還有各種攤販到這兒來販售自己設計的手工燭臺、繪畫、衣服等等來湊熱鬧,從早到晚都吸引購物的人潮。
雅典市區的中心無疑是憲法廣場(Sintagma),附近不但有旅遊服務中心,從國際機場而來的巴士(Express Bus)也停駐於此,許多航空公司、銀行、旅行社及咖啡店也都集中於此;大部分街車和藍色巴士都有站牌在此,交通非常方便;可以說是雅典的心臟地帶,因為雅典往希臘其他各地的距離均以此為丈量基點。
憲法廣場西面就是布拉卡區(Plaka),平價住宿、希臘燒烤店 、禮品店全在這一區的迷徑小路中,衛城、古羅馬遺跡(Agora) 、宙斯神殿等敘述著神話及古文明光輝的遺跡,也全在這一區。
從憲法廣場到衛城,主要可沿著國家花園(National Garden)旁的Leoforos Amalias,經過哈德良拱門(Arch of Hadrian)及宙斯神殿(Temple of the Olympian)後,就可到達衛城的山麓。從憲法廣場往蒙納斯提拉奇廣場較大的道路有二:Ermou及Mitropoleos,前一條街是購物瞎拼的必到之處,後者的美塔波里斯東正教教堂(Mitropoles Cathedral)是希臘最大的一座。
從憲法廣場到利卡維多斯山丘(Lika -vitos)的Vassilissis Sofias路上,有許多博物館,如拜占庭博物館(Byzantine Museum)及國立畫廊(National Gallery)等;在憲法廣場上無名戰士碑前的衛兵交接儀式,則是最不容錯過的節目。憲法廣場到歐摩尼亞廣場的兩條主要幹道都是單行道,Stadiou路及Panepistimiou路上有高級的旅館、商店、辦公大樓,是雅典非常重要的商業大道,連Akadimias路也熱鬧
資料來源:奇摩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義大利.羅馬
論面積、論宗教地位、論收藏的藝術品的質量,聖彼得大教堂在全羅馬,甚至全世界都排第一。這座長方形的教堂,整體呈現拉丁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聖,無論就天國或俗世的角度來看,都是最偉大的建築傑作。
西元4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下令於據說是聖彼得埋葬的地點上,蓋一座紀念聖彼得的教堂。該教堂型式維持至15世紀因老舊而進行改建。
聖彼得教堂改建的過程長達176年,幾位在建築或藝術史下留下大師名號者都曾參與聖彼得大教堂的興建,例如拉斐爾、米蘭朗基羅、貝尼尼、波洛米尼等,可以說聖彼得大教堂集合了眾多建築天才的風格於一體,在宗教的神聖性外,它的藝術性也是很有看頭的。每一位參與教堂工程的偉大建築師,都給予聖彼得教堂不朽的建築語言。
由米開朗基羅所設計高達136.5公尺的圓形屋頂,已成為梵諦崗的重要地標。雖然這座造型典雅的圓頂完工時,米開朗基羅已過世,但這仍然是他生前非常重要的創作之一。圓頂的內部有537級的樓梯,可通往最高處,也可以搭電梯到171階處再往上爬,可節省一些時間和體力。從頂部可俯瞰聖彼得廣場和梵諦崗,視野極佳。
而教堂前的聖彼得廣場是貝尼尼的傑作,以兩道半圓形、以280根大石柱支撐的長廊,象徵耶穌張開手臂,擁抱祂的子民。廣場上還立有162座聖人雕像和一座高達41公尺,來自埃及的方尖碑。
進入聖彼得大教堂右手邊的第一個雕像,是米開朗基羅25歲時所完成聖殤像(Pieta),描繪聖母悼念耶穌之死的哀傷,細膩描繪人體和衣物皺褶的手法,展現了這個年輕藝術家的才華洋溢。不過由於這座雕像在多年前曾遭人破壞,現在已加上玻璃框保護,觀賞的距離約2公尺,如果要仔細欣賞,最好配備一副望遠鏡。在教堂最裡面的中心位置是一座造型華麗的聖體傘 (Baldacchino),建於1624年,也是教宗的祭壇所在。就建於聖彼得墓穴的上方,四根高達20公尺的螺旋形柱子,頂著一個精工雕琢的頂蓬,大師貝尼尼運用巴洛克式極其誇張和奢華的設計,將此聖體傘雕琢出無比耀眼的光芒,可說是整座教堂的舞台所在。這個祭壇的上方正好就是教堂的圓頂所在,陽光透過窗子灑在聖體傘上閃閃發光。地下是聖彼得和梵諦崗歷代教宗、聖人的安葬處,甫去世不久的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是安葬於此。入內參觀必須付費參加導覽。
大競技場
這座曾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運動場,長600公尺寬200公尺,也是由修築羅馬議事廣場的同一位亞突路斯卡國王所建.。這裡一直到奧古斯都時代尚在舉行馬車賽,階梯式的座位可容納35萬名觀眾;競技場的中央道細長高地稱為「插銷」,馬車便繞其奔跑,最生動的畫面便是電影「賓漢」中的競賽場面。
奧古斯都及君士坦丁二世都曾在此立方尖碑,不過如今一座已被移至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另一座則在拉特拉諾的聖喬凡尼教堂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前廣場上。
奧古斯都及君士坦丁二世都曾在此立方尖碑,不過如今一座已被移至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另一座則在拉特拉諾的聖喬凡尼教堂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前廣場上。
威尼斯廣場
這裡是羅馬帝國時期建築群的邊緣地帶,因此在繁忙的交通之間卻參差著成列石柱與神殿;這裡也是豐富羅馬的魅力所在,由威尼斯廣場往西北延伸而去,是天主教時期的巴洛克羅馬,與東南這片異教時期的羅馬,同時為這座千年古都展現絕代風華。
威尼斯廣場上高大的白色大理石建築是完成於1911年的維多利歐艾曼紐二世紀念堂(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獻給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位國王的;位於紀念堂左前方的暗紅建築則是威尼斯宮(Palazzo Venezia),是由人文主義藝術家阿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於15世紀中葉為來自威尼斯的紅衣主教所建, 屬於文藝復興風格,法西斯時代,威尼斯宮被墨索里尼當作指揮總部,中間的陽台便是他對群眾演講的地方,內部現改為博物館。
威尼斯廣場上高大的白色大理石建築是完成於1911年的維多利歐艾曼紐二世紀念堂(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獻給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位國王的;位於紀念堂左前方的暗紅建築則是威尼斯宮(Palazzo Venezia),是由人文主義藝術家阿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於15世紀中葉為來自威尼斯的紅衣主教所建, 屬於文藝復興風格,法西斯時代,威尼斯宮被墨索里尼當作指揮總部,中間的陽台便是他對群眾演講的地方,內部現改為博物館。
聖天使古堡
聖天使古堡最早建於西元139年,是哈德連皇帝(Hadrian)的陵墓,而後在中世紀時又演變為城堡、監獄,也曾作過教皇的官邸之用,現在則是擁有58個房間的博物館。有趣的是,從梵諦崗宮(也就是今日的梵諦崗博物館)到聖天使古堡之間有一條梵諦崗走廊,建於1277年,是教皇急難時的逃生地道。
聖天使古堡面對著台伯河,而河上的聖天使橋被喻為台伯河上最美麗的一座橋,橋的兩端立有十二尊聖彼得、聖保祿和聖天使和雕像,每一具都表情生動,楚楚動人。
在古堡的頂端是一座巨大的天使的銅雕,這也是城堡名稱的由來。古堡的中庭曾經是軍火彈藥庫,現在則是以成堆的石頭砲彈來裝潢。而寶藏室據稱就是哈德連皇帝最原始的埋葬室。從城堡的高台向下望去可遠眺羅馬城的景致。
聖天使古堡面對著台伯河,而河上的聖天使橋被喻為台伯河上最美麗的一座橋,橋的兩端立有十二尊聖彼得、聖保祿和聖天使和雕像,每一具都表情生動,楚楚動人。
在古堡的頂端是一座巨大的天使的銅雕,這也是城堡名稱的由來。古堡的中庭曾經是軍火彈藥庫,現在則是以成堆的石頭砲彈來裝潢。而寶藏室據稱就是哈德連皇帝最原始的埋葬室。從城堡的高台向下望去可遠眺羅馬城的景致。
資料來源:奇摩旅遊&書籍
丹麥.哥本哈根
↓↓↓↓↓歌劇院是丹麥一家財力雄厚的海運集團老闆送給哥本哈根的大禮物,2005年元月落成,出自丹麥建築師Henning Larsen之手。
從哥本哈根中央車站搭S-Tog市區列車至Osterport站下車,出車站後左轉,沿著指標步行約10分鐘可達。女神噴泉近Kastellet公園,在Frihedsmuseet和St. Albans Church之間。
歌劇院架在運河中央的人工島,從對岸看過來,像是橢圓球體頂著學士帽,換個角度,站在歌劇院旁邊的碼頭斜看歌劇院,頂端的正方金屬平頂竟變身如同劃破天際的三角形形狀,視覺效果相當誇張。
歌劇院主體正面是呈現圓弧狀的玻璃帷幕,晚上,掛在大廳的巨型圓形水晶吊燈在表演廳棕紅色的牆面前閃閃發亮,近看有國家級表演場地的氣勢,站在對岸欣賞卻有著旋轉萬花筒的童趣。根據歌劇院網站上的資料,整座表演廳內部以海螺形狀為架構,對於環境聲音相當考究。
值得一提的是歌劇院周邊的設施,由於歌劇院建在河中央,從皇宮那一頭,必須以交通船接駁,若從Holmen區步行過去,就得倚賴連結兩邊的活動橋。
哥本哈根市區運河道四通八達,很多遊艇可以直接從碼頭一路開進市區水道,圍繞歌劇院四周的河道也有遊艇進出,有船進出時,連接兩地的活動橋面會經由油壓式機關抬起,船隻通過後,橋面降下恢復平坦路面,原本檔在橋頭暫時禁止人車通行的小柵欄,也同步埋入地面。整個劇院區的設計不僅止於美觀,連周邊的機關設備都相當周全。
歌劇院主體正面是呈現圓弧狀的玻璃帷幕,晚上,掛在大廳的巨型圓形水晶吊燈在表演廳棕紅色的牆面前閃閃發亮,近看有國家級表演場地的氣勢,站在對岸欣賞卻有著旋轉萬花筒的童趣。根據歌劇院網站上的資料,整座表演廳內部以海螺形狀為架構,對於環境聲音相當考究。
值得一提的是歌劇院周邊的設施,由於歌劇院建在河中央,從皇宮那一頭,必須以交通船接駁,若從Holmen區步行過去,就得倚賴連結兩邊的活動橋。
哥本哈根市區運河道四通八達,很多遊艇可以直接從碼頭一路開進市區水道,圍繞歌劇院四周的河道也有遊艇進出,有船進出時,連接兩地的活動橋面會經由油壓式機關抬起,船隻通過後,橋面降下恢復平坦路面,原本檔在橋頭暫時禁止人車通行的小柵欄,也同步埋入地面。整個劇院區的設計不僅止於美觀,連周邊的機關設備都相當周全。
地址 : Ekvipagemestervej 10、1438 Copenhagen
開放時間 : 演出前3小時開放入場,歌劇院提供導覽服務(Guide Tour),導覽時間為週六、日9:30、16:30。
交通搭乘 : 巴士66可直達歌劇院,搭地鐵至Christianshavns站下車轉巴士66或步行前往。另有水上巴士,但當天有表演節目才有開船。
「小美人魚」出自安徒生童話,為愛犧牲自己的淒美故事感動了全球讀者。小美人魚雕像立在哥本哈根港邊,1913年,由丹麥嘉士伯啤酒創辦人之子Carl Jacobsen捐贈,是哥本哈根無數風景明信片上的主角、城市地標,同時也是哥本哈根觀光局的標誌。每年8月,都會在塑像旁的海上舉行週年慶祝活動。
2006 年9月,在距離小美人魚雕像不遠處,由丹麥籍藝術家Bjorn Norgaard所設計的「基因改造天堂Paradise Genetically Altered」雕塑群裡立了一座新「小美人魚」,雕像完全顛覆童話故事的公主形象,成為哥本哈根新景點。詳情可至哥本哈根觀光局網站 http://www.visitcopenhagen.com/查詢。
小美人魚所在位置是一片佔地廣大的Kastellet濱海公園,公園裡有座保留最完整的軍事防禦城堡,建於克裡斯提安四世在位之時,護城河以五角形環繞堡壘,河岸上方還留有加農砲。由於護城河堤上方的步道平坦,公園濱海邊也有木棧道,很多當地人會來此慢跑或健走。
從小美人魚塑像沿著海濱往南走,一直到公園出口,可見一座女神駕馭四頭公牛的雕像噴泉。傳說,一位Gefion女神向瑞典國王Gylfe要一塊土地,國王表示,只要她能在一天一夜裡犁出多少土地,那塊土地無論大小都屬於Gefion女神的。她為了犁地,將自己的四個兒子變成四頭強而有力的公牛,耗時一天一夜將土地整好,並將其丟出瑞典外海,也就是現在的Sjalland,哥本哈根的所在區域。
資料來源:奇摩旅遊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義大利 威尼斯
鼎鼎有名的黃金宮是用黃金砌成的屋子?沒錯,即使在今天這些貼在牆上的黃金已經被大水衝走了,它精雕細琢的外觀仍然是威尼斯最美麗的一棟建築。
1420 年威尼斯的貴族孔塔里尼(Marion Contarini)興建這棟豪宅時,用了當時最昂貴的塗料,還加入了金箔使得外牆如同黃金般的耀眼奪目,但是多年來經過屢次的修改和整建,再加上大水的不斷侵蝕,黃金屋已經褪色不少。現在己成為美術館,收藏了是15世紀的雕塑及繪畫,其中以堤香的畫最為傳神。
1420 年威尼斯的貴族孔塔里尼(Marion Contarini)興建這棟豪宅時,用了當時最昂貴的塗料,還加入了金箔使得外牆如同黃金般的耀眼奪目,但是多年來經過屢次的修改和整建,再加上大水的不斷侵蝕,黃金屋已經褪色不少。現在己成為美術館,收藏了是15世紀的雕塑及繪畫,其中以堤香的畫最為傳神。
這座建於17世紀的雄偉巴洛克式宮殿,前後費時58年建造,並由兩位建築師完成。它是為聖馬可的大法官雷歐那多佩沙洛所設計,正立面的長柱採脫離牆面的方式,底層的大方石切割成鑽石狀,使整幢建築看起來氣派立體。從1923年開始,改成「現代藝術博物館」與「東方博物館」的所在。
為了慶祝1630年瘟疫結束所蓋的這座華麗的圓頂教堂,可說是水都巴洛克風格的極致,出自巴洛克大師隆格納(Longhena)之手,大師從32歲起便投注其畢生的精力,在他去世之後5年,這座擁有八角形外觀的紀念性教堂才終於落成,整整費時50年。不過大師的心血並沒有白費,如今它已成為水都大運河畔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在聖馬可廣場遠眺夕陽西下時威尼斯的黃昏時,就可看到教堂最美麗的剪影。
原本的木橋坍塌後,水都經過了70多年的爭論之後,終於才在16世紀末蓋成這座石橋。屬於文藝復興風格的利雅德橋,被覆以伊斯特利亞的明石,白色的身影高雅地橫跨於大運河上,不只橋上店家林立,兩旁活潑的市場及餐廳更是經常聚集大批人潮,是最能看到水都生命力的地方。
由多明尼各教士從13世紀起一直建造到15世紀,而成為今日如此龐大的規模。
教堂亦被稱為水都共和國時期統治階級的萬神殿,裡面葬了25位總督,有些墓碑雕刻得美輪美奐,頗值得參觀。
訂閱:
文章 (Atom)